#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瓜果研發與輔導成果發表會_強化抗病與逆境適應力
【2025/11/14 #府城日報記者:黃美香/台南報導】
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繁,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(12)日舉辦「瓜果研發與輔導成果發表會」,發表在品種育成、土壤健康管理與病蟲害整合防治(IPM)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,展現南部瓜果產業在災後復育與永續發展上的韌性與創新實力。
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陳昱初指出,今年夏季豪雨與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農業,設施型瓜果栽培首當其衝。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,臺南場持續強化品種改良與健康管理兩項核心技術,協助農民穩定產量與品質,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。
在品種研發方面,臺南場歷經多年選育,推出一系列具備抗病性與逆境適應能力的洋香瓜與夏南瓜新品種。洋香瓜「臺南13號」具抗白粉病及耐熱性,糖度高、早熟性佳,適合夏季設施栽培;洋香瓜「臺南14號」果肉橙色,耐高溫、裂果率低、採收率高;甜瓜「臺南15號」為極早熟白肉香瓜,果皮黃底嵌銀斑,25至28天即達適收;洋香瓜「臺南16號」具抗白粉病,適合涼溫季節穩定生產。夏南瓜系列臺南1號至4號皆具高抗白粉病與病毒病能力,並配合不同果皮特性與播種期,提供產期調節的彈性選擇。上述品種皆已完成技術授權予國內種苗公司,加速推廣與商業化生產,協助農民導入高品質種原。
除品種改良外,該場亦致力於強化設施栽培地力與植株健康,針對連作障礙與土壤退化問題,推動以有益微生物為核心的土壤管理技術,導入放線菌、固氮菌與解磷菌等資材,促進根圈營養循環並抑制病原菌。嘉義太保洋香瓜試驗田顯示,原病害發生率達八成的地區,在土壤改良與接種菌根菌後,植株生長勢明顯提升,採收率超過九成。於栽培初期施用亞磷酸中和液誘導植株防禦力,有效降低白粉病與露菌病發生,並建議於定植初期強化銀葉粉蝨監測與防治,以防病毒病傳播。另透過施用寡聚糖可進一步提升植株抗性,田間試驗顯示病害發生率至少降低20%,為推動環境友善且永續的設施管理提供有效技術選擇。
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,未來將持續深化品種育成與土壤管理應用,並透過示範場域與技術輔導,加速推動農民導入永續化、標準化管理模式,穩健提升南部瓜果產業的生產體質與市場競爭力
#記者林書齊 #記者黃美香 #記者楊偉正 #記者林筱萍
#大北門新聞網 https://cgslin.blogspot.com/
#大府城新聞網 https://dnncgslin.blogspot.com/
#南瀛日報 http://nancgslin.blogspot.com/
#府城日報 https://cgs0968761901.blogspot.com/
#國際頻道_乾淨世界_大北門新聞網頻道_https://www.ganjingworld.com/zh-TW/channel/1fe9bce9p45885gdo8ltOXMe81pb0c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留言
張貼留言